为啥猪肉越来越难吃?经过事实证明人没变猪变了!

作者: 产品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11 23:54:08

  现在我们能在各大超市或者商贩手中买到的猪肉,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外国猪。这些外国猪包括丹麦和英国的长白猪、大白猪,它们长得可爱、猪皮白净、肉质。此外,还有美国大农场专门培育的瘦肉型猪种。当中国经济刚刚起步时,许多人嫌弃肥肉太腻,于是这种瘦肉猪被大量引进到中国养殖。后来,它们在肉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那么,为什么进口猪种成为中国养殖户的首选呢?并不是因为外国猪的味道比好,而是因为本土猪长得太慢,不足以满足我们日渐增长的肉食需求。

  对于“猪肉越来越难吃”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能重新养回中华土猪?这样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当年轻人开始吐槽猪肉不好吃时,有人开始质疑是猪变了还是人变了。

  有一句中国老话说:“少吃多滋味,长吃无好味”。很多人认为,大家吐槽猪肉不好吃了,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猪肉也不再是稀缺的东西,吃得太多了自然觉得不好吃了。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只能解释部分情况。

  事实上,猪肉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香喷喷的红烧肉、脆皮烤猪肉、肥肠、猪肝等等,一头猪的各个部位都能上到餐桌上,我们大家可以轮着吃一遍而不会感到厌倦。

  即使生活条件好转,这并不应该成为“猪肉越来越难吃”的根本原因。毕竟,中国人对于美食的品味和对于饮食的热爱是无法质疑的。

  现如今,将进口的“外国猪”形容为“火鸡”,说明了中国人选食材的标准。只要是好吃的,无论是煎、炸、炖、煮、蒸,中国人都能把它做出来。而那些不好吃的,就会根据其功效被制成药材,比如蟑螂、蚂蚁蛋、青蛙皮等。中药材的种类之繁多,我们大家可以想到的几乎都有,老祖宗们无所不能。

  不能吃的咱就不说了,那为什么火鸡这种看着肉多又顶饱的动物,当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没带回来,后来开放港口没传进来,现在也没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呢?

  如今中国市场上的“外国猪”,就好像当年没有被大量引进中国的火鸡,虽然数量很多,但肉质却干瘪无味!

  火鸡这种动物,体型和我们中国本土的鸡相比,可以说相当巨大,甚至有着“鸡中贵族”、“秃头宝贝”之称。

  它们的头上没有鲜艳的鸡冠,而是长满了像皮瘤一样的东西,这些皮瘤还会随着火鸡的情绪变化而展示红色或蓝色的颜色。

  火鸡的鼻子上有一个长长的肉锥,尾巴的羽毛也特别发达,兴奋时会主动张开尾巴上的羽毛,这样看起来体型更加庞大。

  不过,很多中国人实际上并不关心火鸡在生前长什么样。大家更熟悉的是以前黑白电视中美国人餐桌上那只巨大的火鸡腿,或者看着焦黄流油的整只大烤鸡的模样。

  然而,这些外来的猪种逐渐占据了中国市场,导致中华土猪逐渐被边缘化。如今,许多中华土猪的品种面临着绝种的危险。

  以前,我们称土猪肉为黑猪肉,实际上,在过去,这些黑猪还有一些区别。比如平潭黑猪、福州土猪、东北、金华猪等等,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让人垂涎欲滴。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由于中国对猪肉的需求迅速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许多人开始引进完全培育的外国猪种进入中国市场。这导致中华土猪逐渐被边缘化。

  现在,我们即使“哭着喊着”想要中华土猪回归也变得有些困难了。中华土猪的品种可能会逐渐走向灭绝。这是令人惋惜的局面。

  肉产量在全球占比相当大。尽管那些从国外引进的大白猪配合专门的精饲料培养,出栏速度很快,但也不足以满足中国人的吃肉速度。

  每年中国还会直接进口大量猪肉,因此我们可能经常会吃到进口猪肉。而外国的猪,很多不像国内的猪那样提前进行杀宰,这也是有时吃到的肉格外难吃的原因。

  因为人们终于发现“外国猪”越来越难吃,导致现在黑猪肉的价格比普通猪肉高得多。这引起了许多年轻人重新开始关注养殖黑猪,但是我们的中华土猪也有一定可能会悄无声息地消失。

  可惜的是,市场需求的反馈来得有些晚。根据统计,我国的本土猪种中,福州土猪、平潭黑猪等十几个品种差不多已经绝种。其他种类的小规模饲养也由于产量慢,无法快速扩大规模。

  市场需求虽然存在,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肉质和出肉率,大部分的中华土猪仍然坚持1年甚至2年才能出栏。

  这种情况下,只需三四个月就能长成的大白猪无疑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让人没选的余地。

  总的来说,猪肉越来越难吃,并非我们错觉。外国猪的持续引进已经进行了30多年,但我们大部分人仍然能够清楚地对比出味道的差别,这让人深感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敏感和执着。

  民以食为天,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中华土猪的饲养,让猪肉重新再回到原本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