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福建莆田召开

作者: 企鹅电竞直播首页 发布时间: 2024-02-16 04:28:55

  4月14日,以“齐聚多元生态,共话产业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福建省莆田市召开,会议由国家贝类产业体系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联合主办,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莆田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来自渔业主管部门、科研教学单位,从事鲍鱼生产、加工、流通、餐饮、零售及电商等企业和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各界代表260余人参加大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罗志涛,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健明,集美大学副校长曹敏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钧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现场。国际鲍鱼协会主席Ricardo Searcy-Bernal、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宋林生通过视频连线,向大会致辞。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王悦副秘书长宣布鲍鱼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理事会成员名单

  本次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外鲍鱼产业的专家学者,包括大数据分析、碳足迹评估、预制菜产业、数字渔业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及百余家企业代表,全面总结鲍鱼产业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从全产业链、多产业融合的角度,深度探讨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发力方向,共同推进中国鲍鱼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柯才焕教授作中国鲍鱼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报告。他表示我国鲍鱼养殖和育苗近五年稳步增长,年均增速约7%。福建是我国鲍鱼主产区,在我国鲍鱼产业占主体地位,2021产量占全国79.2%,鲍鱼苗种达到71亿粒,占全国78.9%。受疫情影响,近五年鲍鱼价格波动较大,销售价格可能决定养殖成败。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韩国和南非是鲍鱼前三大生产国,其中,中国鲍鱼产量占全球总产量超过90%,韩国鲍鱼产量约为中国的1/10,南非鲍鱼产量约为韩国的1/10,中国鲍鱼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可见一斑。从捕捞情况看,澳大利亚是全球最主要的鲍鱼捕捞国。2022年我国鲍鱼产业面临天然饵料紧缺的巨大挑战,由于海藻减产,许多公司开始尝试使用配合饲料。在加工流通方面,疫情影响下逼迫了鲍鱼加工产业的发展,佛跳墙等预制菜成为主要发力点。近年来鲍鱼产业不断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在种质创新、营养饲料、加工利用和养殖装备等多个角度均取得显著进展。对于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柯教授认为市场消费是产业的主要驱动力,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张文兵教授作鲍配合饲料的研究进展报告,他表示天然饵料营养单一,持续供给也有很多压力,配合饲料储存和使用更方便。影响饲料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配方、原料和饲料加工工艺。鲍鱼饲料对蛋白质需求更高,饲料蛋白源是重中之重。海藻是鲍鱼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显示多种海藻原更有助于鲍鱼成长。目前,关于鲍鱼配合饲料原料的选择以及加工工艺已经很成熟,原料的选择趋于稳定,片状饲料也是现在的主流。但是如何在维持成本、饲料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优化饲料加工工艺,提高饲料消化率,促进鲍鱼生长,值得研究。

  林添阳作数字化赋能引领水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报告,林总报告之初先抛出数字化是什么,能做什么两个问题。在后面的报告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之前的数字化”是过去的记录,而“现在的数字化”是让我们做当下的决策。建议企业应当尽早树立数据化运营思想,梳理全产业链数智发展。以南美白对虾交易大数据中心平台为案例进行深入讲解,介绍全联集采通过行业众筹产生产业集合,整合资源的一些经验。之后提出了数字化风控模式在全链条、可视化、多维度和强履约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田玉庭老师作鲍鱼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进展报告。他强调加工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介绍了鲍鱼罐头、鲍鱼干制加工、高品质冷冻鲍鱼生产和鲍鱼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多项关键技术探讨研究进展。

  戴晨义表示鲍鱼是自带光环、自带势能的名贵的海珍品,这是鲍鱼的天然优势,要充分的利用。他认为企业应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政策,把握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红利。同时提高鲍鱼深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通过新媒体流量,抓住直播带货的机遇,为产品拓展更多销路。

  谭海林指出当前我国鲍鱼加工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产业产值增加的方向在深加工上。通过餐饮大数据分析,能够正常的看到海鲜在餐饮市场有一定规模且增长趋势明显,中餐品类的使用最大,其次是小吃快餐品;海鲜餐饮食材品类上,鱿鱼食材应用的最多,鲍鱼产品排在前13,未来有很大潜力可挖掘;鲍鱼在市场端的热度和满意度排名靠前,其中鲍鱼红烧肉、涮火锅等吃法尤其受到消费者青睐。他表示鲍鱼在餐饮市场被作为荤菜形态最多,其次是搭配主食。希冀这一些数据分析为企业预制菜研发方向提供指导和帮助。

  李德坤介绍了当前的主要认证标准,并选择了适合鲍鱼产业的几个国际认证标准做了详细介绍。

  刘涛教授作中国海带养殖业现状与发展的新趋势报告。他指出全球海藻97%来自养殖,近些年全球海藻产业整体呈增长放缓趋势,但发达国家对海藻养殖的重视程度逐步的提升。养殖品类变化巨大,耐高温品种养殖比例增加。产业聚集度高,主要在亚洲地区,其中我国产量最大,占全球产量的88%,处于支配性地位。我国的养殖结构稳定,食用和饲料海藻均居全球之首。其中海带主产区是福建省、山东省和辽宁省,25%的产量用于饲料生产。他指出海带的生产和供给与鲍鱼养殖业息息相关,鲍鱼养殖产量的波动直接影响海带生产。为满足鲍鱼养殖企业需求,未来将积极研发专门用于投喂鲍鱼的新品种,重点提高饲料海带高蛋白含量。

  李少斌副教授作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福建省鲍养殖模式碳足迹评估报告,指出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国家已经颁布双碳政策。他对我国双碳政策进行介绍,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定义进行详细区分,他指出目前中国案例和精细化的碳足迹评估比较缺乏。海水养殖碳足迹评估是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评估产品碳足迹的重要工具,海水养殖产业的中国本土化数据和碳足迹评估仍很缺乏,继续开展产学研合作。

  研讨会还设置了两场沙龙讨论,分别在吴富村和朱亚平的主持下,带动全体与会代表和报告嘉宾就鲍鱼种业、饲料、养殖技术、数字渔业、消费趋势、预制菜和低碳养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